2月19日,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组织开展了以“践行学生中心原则的BOPPPS教学法转训会”。此次培训邀请商学院马颖老师担任主讲教师。
马颖老师立足工科教育特点,采用模块化拆解方式系统阐释了BOPPPS教学模型的六个核心模块:引入阶段(Bridge-in)、明确目标(Objective)、课前评估(Pre-assessment)、互动式教学(Participatory Learning)、课后评估
(Post-assessment)及总结环节(Summary)。她利用多年丰富的实际教育案例,重点解析了各模块在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与质量控制要点,为参训教师构建工程化、可量化的智慧教学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。

马颖老师着重强调,BOPPPS模型本质上是一套工程化的教学系统架构,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标准化的教学设计模板,更在于通过模块化设计思维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控制与动态优化。她用“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”为指导,指出教师应精心规划教学流程,通过持续迭代教学设计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参与度,使知识传递具备更强的的自适应性。
为了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掌握BOPPPS模型的应用,培训还特别设置了微格教学演练环节。参训教师分组进行了10分钟的迷你教学循环演练,通过虚拟仿真验证的教学单元设计。进行了模拟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多线程教学交互,重点演练如何运用BOPPPS进行学习效果追踪,并基于实时数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。马颖老师在训练后与各参训老师进行了详细的反馈和教学效能评估,为参训教师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算法调优方案。

马颖老师表示,微格教学作为一种缩小且可控的教学环境,能对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进行精准靶向调优。通过这种形式的演练,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针对性的教学反馈,从而快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。微格教学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低风险的教学实践平台,还能通过录像回放和集体评议,为其推送个性化改进方案,实现教学能力的持续集成与交付。
在培训的最后环节,马颖老师特别强调了有效反馈的重要性。她指出,反馈不仅是教学改进的关键,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。通过“两星一愿”(Two Stars and One Wish)的反馈方式,参训教师们不仅能够发现自己的教学特色,还能明确未来的教学方向和改进方法。
通过本次专题研修活动,参训教师不仅系统梳理了BOPPPS模型的精髓理念,更通过案例实操和互动研讨,深化了对课程模块化设计及教学节奏调控的认知。期待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,这一结构化教学模式能成为教师革新课堂的智慧引擎,在促进师生深度对话的同时,推动我院教学质量向纵深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