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院简介】
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、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、信息安全8个本科专业,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超3000名。历经多年建设发展,学院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稳步提升,已组建起一支师德高尚、专兼结合的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——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6.05%,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5%。师资团队中,多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“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”“甘肃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”“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”及学校“三育人”“优秀教师”“最美教师”等荣誉;学院教师党支部亦先后获评国家级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‘强国行’专项行动团队”、“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”“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”“学校先进党支部”等称号,党建与师资建设成果显著。
学院始终坚持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秉承“以父母之心育人,帮助学生成就梦想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深化校企合作,强化实践能力”为核心思路,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,在教育教学理念、培养方案、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实践,通过订单式培养、校企协同育人等方式,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产业从业能力,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。学院先后与360政企集团、华为集团、中软国际、千锋教育等国际、国内知名IT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,实现了“一专业,一名企”的校企合作模式,建立了包括“360网络安全学院”、“中软国际产业学院”、“华为ICT产业学院”、“人工智能产业学院”、“物联网实验室”、“微机原理实验室”等在内的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,其中“物联网实验室”获批“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(培育)实验室”。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喜欢,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%以上。学院致力于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“基础理论实、实践能力强、综合素质高、创新意识强”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。
近年来,学生在“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”“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”“国信蓝桥杯”“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”等学科竞赛中,累计斩获国家级、省级奖项百余项,获批甘肃省教育厅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;教师团队亦成果丰硕,荣获甘肃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,承担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项、各类教科研项目20余项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获授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余项,出版教材15部。如今,学院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、学生创新创业培育、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已形成鲜明特色与一定行业影响力。




【优势专业】
学院聚焦信息产业发展需求,开设8个特色本科专业,构建起覆盖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电子信息三大领域的专业体系,具体包括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物联网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、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、信息安全。各专业紧密对接产业岗位需求,课程设置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,为学生成长为行业骨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【师资队伍】
经过多年积淀,学院已打造一支结构合理、业务精湛、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。从师资结构来看,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6.05%,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5%,年龄、职称、专业分布均衡,既能保障理论教学的深度,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。师资团队中,多名教师凭借突出的教学、科研与服务业绩,荣获甘肃省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“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”“甘肃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”“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”及学校“三育人”“优秀教师”“最美教师”等荣誉,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核心保障。
【产教融合】
学院以“校企协同、育人为本”为导向,深化产教融合机制,近年来先后与360政企集团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、中软国际、深信服、丝绸之路信息港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,创新实现“一专业一名企”的精准合作模式——其中,联合360政企集团成立西北首家“360网络安全学院”,并在校内开设“360卓越班”“千锋名企就业班”,将企业真实项目、技术标准、岗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。此外,学院还在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产业集聚地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形成“校内实训+校外实践”的双轨培养体系,有效打通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衔接通道,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%以上,就业质量与企业认可度持续提升。

【教学空间】
2021年,学校转设更名为“兰州信息科技学院”,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。依托学校资源支持,学院历经多年建设,已构建起“重点实验室+产业学院+专业实验室”多层次、高水平的教学实践空间体系:包括“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(培育)实验室”(物联网实验室)、“360网络安全学院”“中软国际产业学院”“华为云学院大数据实验平台”“计算机专业实验室”等校内外实践平台。这些教学空间不仅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备,更与企业技术体系同步更新,既能满足日常教学、实验实训需求,又能支撑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教师科研工作。同时,学院依托优质教学空间,打造了一批在教育教学、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具备实力的师资团队,积累了雄厚的办学资源,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、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培育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与行业影响力。